(二) 物流领域开放的位置服务能力
“位置信息应用”服务是面向位置信息应用方推出的集团客户产品,应用方可通过调用位置服务基地的位置基础能力信息进行应用开发,满足行业客户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目前可提供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调用、区号定位调用及基站定位调用等位置信息服务。
1. 地理信息系统(GIS)调用:为业务提供地图显示、地图搜索、公交换乘、导航算路、逆地理编码、地理编码、空间计算等GIS基础功能。
2. 区号定位调用:通过移动网元获取手机所在城市区号信息,用户可通过该功能获知终端所在城市。该服务在物流行业有较广泛的应用。
3. 基站定位调用:通过移动基站获取手机位置信息。用户可通过该功能相对精准的获知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如经纬度或详细的地理信息描述等,并通过查询或搜索进一步获得深度信息服务,该应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行业。
4. 语音呼叫鉴权定位能力:用户通过拨打客户呼叫中心获取用户所在位置信息的定位能力。该服务在保险、银行、道路救援等领域有较广泛应用。
六、 项目的组织实施
本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安排分前期调研阶段、开发测试阶段和上线阶段、项目验收阶段四个阶段进行。
前期调研阶段包括项目启动、需求调研、需求整理及分析、项目咨询、项目立项;开发测试阶段包括业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规划、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等工作;上线阶段包括人员培训、系统试运行、组织机构调整、数据整理、正式运行等工作;验收阶段包括客户评价、文档整理、运维培训、文档交接、项目验收等工作。
本项目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公司从事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 调研启动阶段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组建项目组并任命项目经理,完成项目需求调研,为期5个月。首先,项目经理通过研究多家行业内标杆物流企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情况,召集多家软件供应商考察方案,咨询客户、外协资源、海外代理的基础系统建设情况,完成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需求的调研整理与分析,并形成《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立项报告》和《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二) 开发测试阶段
由项目组完成业务流程设计、系统设计规划、系统开发和测试,为期7个月。其中,软件供应商用2~3个月时间设计业务流程和规划系统建设,形成《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原型》和《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详细需求说明》,并由项目组召集业务部门进行逐项签字确认;项目组用5个月时间组织业务部门关键用户模块负责人、软件开发商项目经理以及具体开发人员联合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同时项目组还需购置电脑和操作系统以满足系统开发需求。
(三) 上线准备阶段
本阶段为期9个月。信息管理中心用3个月时间完成各运营点机房、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的购置与调试,分别在昆山、上海、深圳架设机房,并在各个机房配备两条不同服务商提供的千兆光纤,同时采购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机柜、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以搭建本项目的调试环境。系统开发完成后,信息管理中心用2个月时间对业务部门进行培训,确保各方人员的有效使用;用1个月时间对公司组织机构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平台使用的特殊性;用2个月左右时间组织各方模块使用人员整理基础资料和导入初始化数据,逐模块展开培训和试运行,并形成《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试运行报告》。
(四) 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经理用3个月时间组织、整理和移交相关文档,并对运维人员进行相应培训;系统经劲酒集团试运行后,项目各方于2014年7月下旬签署《平台验收报告》,由项目经理总结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召集各方代表共同学习。
七、 项目效益分析
(一) 直接经济效益
1. 使用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的定位功能精确预计到到货时间,客户满意度从70%上升至85%
2. 劲酒集团利用延迟考核功能,成功将物流在途运输时效普遍降低1-1.5天。
3. 利用系统自动定位跟踪功能,客服电话跟单的工作量减少了40%。
4. 利用异常告警功能,将准时到货率从65%提升到87.5%
(二) 间接经济效益
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的使用,进一步确保货物能准时送达客户处,有效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劲酒集团的品牌形象,为劲酒集团对经销商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社会效益
为系统的使用方,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减少风险,提高操作时效,在相关操作上降低工作强度,减少用工量,节约成本;一个系统多个角色,减少相关企业的信息化投资,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车辆使用率,对于行业内信息化应用及低碳环保均有示范作用。
八、 项目实施提升竞争力
从货物起运至收货、回单、帐单确认及付款,全过程操作信息共享与互动,对操作进度进行相互警示,相互控制,使劲酒集团与其经销商、下游承运商的操作流程一体化,减少数据录入的次数,降低操作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最大限度减少信息流失,消除信息盲点,有效控制异常发生,提高物流操作能力的核心竞争力,使使用此系统的各利益方获得物流竞争优势。
九、 项目经验及教训
(一) 时效要求高
项目组成员从物流链流程整合、信息共享、提前效率、协同作业的角度去考虑,去规划流程,设计平台,会对现有的流程、操作方法、岗位设定带来一些变化,会减少一些岗位的人员编制;同时,平台会增加现有各个环节的操作的透明度,对相关环节的操作时效带来很高的要求,会对操作员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因素对后期上线运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项目实施前都是单个EXCEL表单操作,随意性高,数据不规范,项目实施后平台的数据标准要求很高,在试用阶段,会增加操作员的工作量,造成实施上线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项目试用后,又根据操作现状,不断进行优化,满足操作的现实要求。
(二) 数据整合难度大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成本还很高,物流各个环节还没有全部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物流各个环节的角色不同,有发货商,有收货商,有物流商,物流商又分车队 、航空公司、船公司、报关行,各个环节各个角色操作的内容不同,关注的数据项不同,造成各自系统都不一同,相同的物流商,系统也不一样,需要建立一套数据标准,数据整合也给系统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达到理想的程度还要经过一个时间段。
十、 项目推广意义
此项目对物流链的协同整合有很强的推广示范作用。劲酒集团从2004年就有了智能物流的需求与想法,也多次进行了尝试,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国内的车辆均为个体所有,而GPS跟踪系统的全网配置,成本高、实施慢、维护成本高。中国移动的LBS技术的成熟,及其易实施、成本低、维护方便等特点,直接推动LBS应用于物流行业。因为核心技术的部署能力有限,导致系统没有办法完成大范围的部署,对于大量的外调车辆,依然无法掌控,没有很好的整合,造成数据、信息单一,客户使用的兴趣不大,造成几次项目上线后没有很好的使用,造成不了了之。此次项目规划设计,从物流各个角色、各个环节的需求出发,解决委托、沟通上的信息保留问题,使委托、沟通有一定的可追朔性、可考核性,提高各个环节对物流时效的管理需求。
通过货物运输在途管理系统对中劲酒集团内外部资源、供应链上下游客户资源及社会公共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物流作业上的一体化协同及物流状态可视化,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十一、 改进方案
虽然本系统对已经产生的调度,可以进行实时的跟踪,可以达成所有相关方的实时协同,但是对车辆调度工作的支持不足。自动化调度功能的实现将纳入下一步规划。